他登上CCTV9——三院31所特级技师钱卫中
发布时间:2023-11-14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11月12日,央视CCTV9纪录频道《技能人生》栏目专题纪实播出,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特级技师钱卫中为国铸剑砺心的故事。毫厘间挑战极限,细微处追求极致,让我们跟随央视镜头,走进钱卫中的“技能人生”。

作为航天数控领域的领军人物,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基金奖”获得者、“钱卫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钱卫中扎根一线、潜心钻研,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技能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培养的徒弟多次在全国技能大赛取得突出成绩,参研的多型动力装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

勤学厚积

善克难题有技巧

在31所数控车间发展历史文化墙上,有一张钱卫中和所内首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设备的合影,那一年,他29岁,入行十年。相比照片中的自信,当时的压力与挑战难以想象。对于刚刚接触到计算机,学习三轴数控铣床操作也不过才一个月的他来讲,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面对全部外文的设备资料,为了让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靠着一股钻劲儿,他虚心给厂家调试人员当起了助手,白天安装调试、边学边问,夜里温习求索,很快就掌握了设备系统的操作技能,成功迈出了艰难一步。

凭着勤思善钻的探索精神,他不断探索加工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不论在工艺上,加工中,还是设备上出现了问题,他都要记录下来,用心琢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迎难而上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并最终完成了三型整体式叶轮的研制,保障了产品的研制进度,成长为我国整体式叶轮加工的先驱者和引领者,31所整体叶轮加工专业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实干敬业

急难险重勇承担

作为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钱卫中熟悉车间每一台数控铣床,哪里生产任务重,哪里工作强度大,哪里调试难度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车间的技术顶梁柱,他刷新了数控技术和设备的多个“第一”。首台数控内外圆磨和数控坐标磨设备进厂,他带领着大家查阅书籍,反复试验,攻坚克难,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这两台设备投产,拓宽了31所数控加工领域。

新产品研制要求在30天完成重要部件紧急生产任务。时间紧、工艺状态不稳定,人员不足。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钱卫中带领团队主动请缨,身先士卒,艰苦鏖战。从工件的装夹、密封、刀具选用和程序调试、校对、更改以及参数选用等方面一一向年轻职工解释清楚,并做出详细的记录。为确保快速步入正常加工轨道,连续奋战36个时,打通加工初期的技术瓶颈。大家化压力为动力, 24小时两班倒,连续30天加工任务顺利收官。

创新求索

为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上世纪末,我国数控加工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受限于国外封锁,但发动机研制进度等不了。钱卫中大胆尝试新技术,在国内率先使用螺纹铣技术,解决了难加工材料、大直径精密螺纹加工问题。联合开发某整体叶轮专用的锥度球头非标铣刀,解决该类刀具完全依赖进口的问题,每年节省刀具费用超过百万元。

在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任务实施过程中,钱卫中作为技能技术带头人,负责关键技术攻关及整体式叶轮数字化柔性生产线的建设工作,通过工艺技术能力牵引提升国产高端设备的水平,让“中国智造”有了中国航天的智力血脉和创新动力。示范项目提升了31所涡轮发动机配套能力,缓解了对进口设备能力的依赖,已经完成数千件产品的加工,推动了国产高端设备的发展,实施效果得到各级领导及行业专家的肯定和认可。

为打造集团公司首条整体式叶轮数字化柔性生产线,钱卫中带领团队又一次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从生产线的规划论证,到关键技术攻关逐个击破,解决了一系列技术瓶颈,使生产线的故障率从近50%降到2%以内,实现传统生产模式向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模式转变。

钱卫中把技术传承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编制《数控专业新职工培训手册》,发挥钱卫中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作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成长。

“走进航天这个大门,就要对手里的活儿负责,对设备负责”——这是钱卫中常对徒弟们说的一句话。

“钱师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楷模,他用热忱、奉献、拼搏的精神书写着一条不平凡的人生之路。”——这是徒弟眼中的师父。

三十三载数控情,钱卫中用一颗匠心为动力装置“铸心”,写就自己的匠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