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陈院士离去的消息,大家无不扼腕痛惜。陈院士生前的同事、好友、学生和众多青年后辈,纷纷表达怀念与哀悼之情,曾经与陈院士相处的回忆点滴汹涌澎湃,陈院士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
我们这些投身航天的后来者,必将继承陈敬熊院士的遗志,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悼念文章1——
我的恩师陈敬熊院士离去了,回顾我的学生时代,恩师对我们的教育、帮助和指导,都还历历在目。
陈老师教学十分严谨,要求我们一定要练成扎实的理论基础。他对学生无私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他的每一次授课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先生讲解的都是非常详细,同时他经常对我们进行爱国教育、爱党教育,他对我们道德品质的要求十分高,而且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们。常常鼓励我们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38年前,我有幸成为陈先生的学生。后续又有了很多学弟学妹。陈老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园。我衷心感谢恩师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陈老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精神和风骨将永远激励我们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进。
陈老师,我们想念您!
清晨,突然收到噩耗,心中无比悲痛。记得十多年前,某科研任务遇到天线方面的技术难题,请来包括陈院士在内的许多国内顶尖专家咨询指导,那时陈院士八十多岁,思路非常清晰。后来,在东院小南门,经常看见陈院士上下班;再后来,参加陈院士生日活动,九十岁、九十九岁、百岁……
陈院士是全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卓越专家,也是23所天线专业的领路人和指明灯。23所跟踪制导反射面天线和相控阵天线的发展均源自陈院士等老一辈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陈院士等老一辈的理论沉淀,23所当前的相控阵天线技术、波束波导技术、太赫兹天线技术等就无法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陈院士等前辈用智慧和奉献创造了无数辉煌,也为23所天线专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和取之不尽的养分。
今天,随着外部环境与需求的变化,对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3所的天线专业同样也遇到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专业能力,这种思想与灵魂深处的力量从何而来?追本溯源,还是要从陈院士等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我们唯有“坚持、坚定、坚守”,做到行动上的坚持,信念上的坚定和在遇到无数困难时依然选择前行的坚守。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牢牢依靠几十年来陈院士等前辈留下的专业沉淀,牢牢依靠几十年来陈院士等前辈传承的奉献精神,牢牢依靠几十年来陈院士等前辈传承的大力协同。
继承和发扬是最好的纪念。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悼念文章3——
惊闻陈敬熊院士因病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五个月前,在陈老百岁寿诞时,我还有幸见了他一面。
陈敬熊院士是我们二室的老领导,更是我国第一代航天人,毕生致力于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他率领团队攻克了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543”制导站的研制难题,并成功用于红旗二号导弹天线,使之成为击落“U-2”侦察机的利器,承担了新中国保卫祖国领空的神圣职责。随后,他又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在大型单脉冲反射面天线、相控阵天线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结合工程实践,陈院士率先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的直接求解法,解决了大量微波技术和天线工程中的理论问题,这是陈院士在学术上的一个里程碑。
陈院士对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是,他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自信心。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再被所谓的权威理论所束缚,而是从实践出发,转变思路,探索新方法,同时抱持慎重胆大的态度,自力更生,不断打造并最终形成自主核心技术体系。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
还记得第一次去拜访陈老,那时他已90多岁高龄了。当时陈老在进行数学研究时,推导出了一种新的有关矩阵求逆的方法,他认为对工作有一定帮助,于是就特意联系二室,要传授给我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解时的神采,糅合着研究突破的愉悦兴奋,和与年轻人分享交流的喜悦。尽管于陈院士是几件小事,我却始终感怀他无私提携后辈。
缅怀陈敬熊院士,做新时代的航天人。作为晚辈,我们一定要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精神指引下,以我们的奋斗接力先生开拓的事业,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缅怀,致敬!
悼念文章4——
陈敬熊院士被钱学森点将,解决”534”天线超差的问题时,坚定要解决这个技术难题、让毛主席睡好觉的信念,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786厂,带着攻关小组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测试验证,不畏苏联专家的权威,坚持独立思考,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措施,经反复验证后终于成功!在陈院士身上展现的从实际出发,不畏专家权威,消化、弄清机理,而后工程验证的思路,是我们后辈航天人始终要坚持的工作作风!而他不畏艰难险阻,舍身忘己的精神,更激励着我们这代航天人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斯人已逝,陈院士的精神永流传!陈院士的音容笑貌似乎还在眼前,他似乎在微笑地看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去解决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陈院士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嘱托,将祖国的航天事业推上又一个高峰!
悼念文章5——
2022年3月16日,陈敬熊院士因病逝世。陈院士逝世的消息来的如此突然,深感难以置信,难以接受。
记忆一下子拉回到十多年前,有幸参加过一次所里给陈院士举行的祝寿庆宴,宴席上陈院士声音清朗,思绪敏捷。还有一次有幸跟随所里同事去陈院士家中看望他,印象最深的是陈院士的书房和阳台。陈院士的书桌上,摆放着几本打开的书及写满了大半篇幅公式的草稿纸。陈院士在家一直不忘学术研究,孜孜不倦地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论证,学术研究已经深深融入了陈院士的晚年生活。陈院士家的阳台,长满了一盆盆绿植、花朵,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些都是陈院士亲自栽种的,每日浇水、照料,这些盆栽伴随着院士一天又一天。
退休后几十年不间断的学术日常象征着院士蓬勃向上的人生态度,满阳台青翠素雅的植物是陈院士淡泊名利生活作风的最好体现。陈院士的逝世,不仅仅是23所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所有关心他、尊敬他、爱戴他的人心中永远的痛。院士虽然逝世,但精神永存。陈院士的音容笑貌一如往昔。以后的永定路附近、工业区内,将不会再有一位矍铄老人的身影。逝去的不会再回来,后继者当勤勉、坚强,不负陈院士等老一辈航天人打下的基业和开创的局面,把航天事业建设好、发展好,就是对院士最好的告慰。
深切缅怀陈敬熊院士,院士精神长存!
悼念文章6——
3月16日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来单位上班,却在步入电梯的时候,发现电子屏幕上没有了往日的新闻轮播,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老人的照片和一则长长的讣告——我们敬爱的陈敬熊院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震惊、悲痛、遗憾……种种情感在那一刻汹涌袭来,淹没了我的所有思绪。我是一个入职不满一年的新人,没能有机会和陈院士相处,甚至都没有见过院士一面,但自从我入所以来,陈敬熊院士的光荣事迹就一直萦绕耳畔,入职时的培训、平时同事的口述以及各种新闻的报道,虽未谋面,但对陈敬雄院士的景仰和崇敬之情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心底。去年,与党同龄的陈院士适逢百年寿诞,看到新闻里的陈院士依然精神矍铄,关心着所里的工作和他热爱的雷达事业,即使百岁高龄,心里仍惦记着航天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精神余热,回顾老院士的生平事迹,心中不禁感佩,这才是我们老一辈航天人的风骨,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为国为民,无私无我,是我们仰望和效仿的榜样。
陈敬熊院士的一生,是艰辛困难的一生,也是光荣英雄的一生,年少时在动荡纷乱的旧中国艰难求学,怀着科技强国的梦想孜孜不倦;青年时为初生的新中国能站稳脚跟,保卫国家的领空安全,呕心沥血、刻苦钻研;年事渐高后仍放不下心中热爱的航天事业,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
百年风雨,陈敬熊院士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对国家的赤诚、对科技的热爱、对困难的无畏,深深感染着一代代航天人。先生已逝,然其精神永存,我们必将在陈院士的精神感召下,创造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悼念文章7——
一代红旗为家国,制导先驱陈敬熊。
雷达征程路漫漫,一生报国追梦圆。
导师带徒任伯乐,呕心沥血筑航天。
陈老虽去音犹在,国之栋梁心永怀。
悼念文章8——
惊闻噩耗现悲伤,
国家又失一栋梁。
潜心科研七十载,
传承美德话担当。
无悔事业无限情,
矢志不渝护国防。
百年人生航天路,
巧手妙笔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