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北疆工匠”发布会暨颁奖典礼举行,六院红峡公司孟强获此殊荣,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奋斗事迹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孟强,中共党员,特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红峡公司称量班组组长。从他手中生产的数以万计的产品在历次阅兵式上威武亮相。他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内蒙古自治区“金牌工人”、中国航天基金会奖、航天技能大奖、六院“十大金牌工人”等诸多荣誉。
学无止境勇攀登
1991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航天技校的“航二代”孟强,带着父辈“好好干,凭技术立身”的叮嘱进入红峡公司称量组,一干就是30年。
称量工序的特殊性造就了孟强“0.01克都不能差,差0.01克都不行”的工作准则。他说:“在滴加的关键时刻,操作者需要屏气凝神,每加一滴眼睛都要紧盯滴定管,同时还要观察电子秤的读数是否变化,精确到0.01克,也就是一滴水的四分之一,这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好像狙击手进入狙杀状态。”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孟强总结了一套添加小组分的口诀:“一看、二想、三选、四吸、五滴、六查”,即看工艺、想操作、选组分、吸原料、滴定杯、查记录。
2015年,某产品进入研制阶段,但苛刻的工艺条件让人望而却步。这时,孟强在消化工艺的基础上开始胸有成竹地琢磨最有效的称量方法,自己动手制作10多样称量工具。在他的努力下,该产品顺利投产,得到了用户方的高度赞扬。
创新奋进无止境
孟强常说:“爱岗敬业不是单纯的加班加点,而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探求、挖掘出自己的最大潜能,才能不断进步。”
他通过统计不同环境条件下每种原材料在最小称量精度下的液滴数,在接近工艺要求时,通过控制液滴数来提高称量速度,使称量效率大幅提升,此方法将物料称量误差由原来小于等于0.3%控制到0.1%以内。
近几年,红峡公司智慧企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他负责的称量质量控制系统项目是公司首批重点“哑设备”改造项目,可对原材料称量过程进行记录、统计、查询和分析,并且具备纠错能力。系统以语音、图像的形式提示操作人员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并在灌浆、喷涂、配方调试等工序得到广泛推广,被誉为智能化改造的样板工程。
但孟强并不止步于此,仍在反复思考需要采集的工艺参数,不断完善系统的使用,最终打通了称量质量控制系统和预混系统的连接,实现了预混机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生成及导出功能,确保生产作业数据可追溯。
党员先锋勇担当
“不忘入党初心,不忘入职初心”。孟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成员一起奋进,形成一员带动一片、一岗辐射一群的联动效应。
2017年,孟强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针对某材料预混周期长、过程繁复的问题,孟强带领团队设计的转运架和加料槽有效减少了吊装作业次数和现场操作人员,一年可以节约200多个工时,此项成果获得六院经济技术创新奖。
为缓解库存压力,他建议把闲置的各个批次的某原材料重新组批,为公司节约资金100多万元。针对预混过程温度控制一致性差的问题,孟强经过深入分析和不断试验,提出持续保温法,使温度差由原来的4℃缩小到1℃,提高了产品性能稳定性,为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扫清了障碍。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孟强经常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还把各类比赛的新知识、新规范、新方法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团队整体的技能水平。在他的指导下,称量班组青工梁小鹏、赵瑞娟、王晓峰在2019年“振兴杯”全区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被授予“全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称量班组被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同时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
大家总是问孟强:“什么是工匠精神?”他说:“那是对本职工作不变的热爱,对精益求精不懈的追求,对责任使命无悔的担当!”
30年来,始终在路上的孟强,以执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着自己的工匠梦想,也激励着身边更多的航天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携手托举起伟大的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