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队伍,奔赴遥远的塞外,开启漫长的外场试验,一守便是数月。
这支来自天博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航天江南所属航天电科的外场试验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载人航天精神,在塞外谱写出一首奋斗的赞歌。
凌晨四五点,星空还没有“打烊”,队员东子和小菊就已经坐上了去往外场的车。数个小时的跋涉之后,他们到达指定地点,开始为一天的试验进行保障。
举升车、大小油机、测试设备、相关工装、线缆、产品等一堆物件,使得选点、展开成为试验最麻烦的一个环节。有时为了选择合适的地点,试验队员要转五六次场,每次转场都要撤收、转运、展开、对接,一套过程下来就要两三个小时。
在等待试验的间隙,试验队对本已烂熟于心的资料文档进行了全面复查。一方面是对过往工作进行一次全方位检验,确保得出的每一条设计记录、每一个数据资料都准确无误;另一方面也是根据试验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确保万无一失。
每当组员们感到疲惫的时候,领队老张总是勉励大家:“要咬紧牙关扛下去。咱身上的担子重,既然选择了航天事业,就得把自己当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得砌到哪里去!”
面对困难,没有人退缩。因为大家都明白,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是精挑细选、一专多职,即使缺一个人,都会对整个任务产生较大影响。
团队的技术保障人员阿峰说,“航天人不是超人,苦的感受是一样的,但光荣也在于此。”
有一次,试验点选择在了距离驻地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中,由于撤收、转运花费时间太长,试验队员小晶、大李、老梁等人决定每晚两人进行轮班值守。
没有床,试验队员就在双排座车厢内铺了报纸,将就一晚。时值7月,天气炎热、蚊虫叮咬,根本睡不了一个完整觉,第二天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红的,他们就这样坚守了一周多。老梁开玩笑说:“我估计这一带的蚊子难得能一次吃这么饱。”
在实际工作需求之下,大家逐渐扮演起了更多的角色,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阿峰不再仅仅是一名设计师,还承担了装配工、电工、木工的工作;老常在肩负产品保障工作的同时也兼顾了产品软件烧录、上位机操作等工作;身为司机的大李也“解锁”了油机维修、举升车驾驶、试验队员后勤保障工作等新技能。
虽背井离乡,仍砥砺前行;虽挑战重重,仍迎难而上。在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航天电科外场试验队坚守航天人的岗位,勇担科研者的职责。试验的成功,是对他们付出的最好回报。(文/王一霖 张玉钱 海报/王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