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接到一项紧急竞标任务,任务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在部党委的号召下,33名党员经过45天的集智攻关成功中标,以优异成绩获取了“国家队”的入场券。
再次进入“国家队”,任务变了,不变的是梦想与担当。卫星整个研制周期不到1年,时间紧、状态新。“一定要按期保质履约!”“雷霆一号”党员突击队把党旗下的誓言化作突击队队员顽强奋斗、勠力攻关的坚实行动。
成功,没有平坦的道路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困难重重。作为该总体部研制的重量最大、系统最复杂的一颗卫星,该型号对卫星的总体设计、专业配套和生产制造能力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卫星的技术指标要求高、性能非常先进,整星重量相对传统卫星几乎减轻一半,不仅要提高产品的集成度,还必须采用大量新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项目总师、突击队队长李总说。“排除万难,全力确保卫星按期顺利出厂”,随着16字标语上墙,33名突击队员正式开启了“雷霆之战”。
突击队兵分多路,短时间内通过密集调研掌握了国内多个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其引入卫星技术设计的可行性,突破了多个技术难题,并通过翔实的设计和仿真工作实现了方案快速迭代,形成了一套内容完整、工程可行、性能优化的卫星总体设计方案,通过用户评审,获得多方好评。
创新,进度质量的共赢
该卫星系统复杂、接口繁多、专业涉及广,技术难度大、指标要求高,研制进度更是极其紧迫。
为了确保高效完成任务,突击队大胆提出一步正样设计、并行投产的措施,将技术状态一致的地面测试产品和正样产品并行投产。“我们利用与正样技术状态相同的结构和电性产品同步开展大量试验,完成设计验证、获得测试数据,以此来校准正样产品的模型参数和优化正样试验项目,达到释放风险和缩短周期的目的。”卫星总体设计师小岳说。
“我们在项目进度上实行矩阵化管理,将文件会签、技术评审和产品进度等以一览表的形式呈现和动态更新,一眼就看到所有产品的进度和状态,确保及时发现和填补短板,不让问题过夜。”李总说。
尽管周期紧,但是过程把控没有丝毫马虎。作为国家正式立项的工程项目,团队严控各项质量管理程序,凡事做到“有依据、按依据、留记录”,落实“三严三抓”总要求,规范现场测试秩序,确保工作规范、有序、无差错,并对重要节点进行科学统筹安排。
责任,扛在大家的肩上
在“雷霆一号”突击队中,既有功底深厚的专业总师、经验丰富的核心骨干,也有新上岗的年轻设计师。其中核心骨干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副主任及主管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26岁。
突击队在型号内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型号“两总”不仅提思路、把方向,还细致入微地审查代码和图纸、修改设计文件、盯测试现场,手把手耐心指导年轻设计师攻坚克难,使年轻成员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这10个月让我成长迅速。从刚开始的焦虑到逐渐适应,我现在已经可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工作。”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设计师小杨坦言,自己在这个团队中感受到遇到问题的彷徨、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最终找到答案的欢乐,而这正是他快速成长的秘诀。
团结,谱写胜利的华章
型号研制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承担了极大的压力。但在重压之下,研制团队展现出了极强的团结力。
型号调度小马经常穿梭于各型号一线,及时识别团队遇到的难题,第一时间组织型号团队开展专题研讨、解决困难。在一次卫星控制精度的核算中,团队发现一个测量误差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在短时间内提供了近百个工况的数据;临时开发出软件,自动将数据批量转换;高效完成所有工况下的整星仿真分析等。团队集智攻关,最终摸清了规律,并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不久前,整星正样技术设计已通过评审,团队马不停蹄进入正样产品研制阶段中。站在新征程上,研制团队正以“攻坚破题修内功、闯关探路从头越”的动力乘风破浪、奋勇拼搏,为推进国家重大工程贡献力量。(文/陈静 图/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