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产品是我国构建强大国防的重要利器,对巩固中国航天科工在国内航天防务领域的优势地位、丰富产品类型具有重要作用。
六院“风之动力”团队突破原创性关键技术,研制了该产品的动力系统,协同总体单位在激烈竞标中取得优势地位,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成为六院数百个技术团队中的榜样和标杆。
创新制胜 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1年年初,团队接到集团公司责任令,必须在今年完成小批量产品的交付。任务来了,担子重了,但因前期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团队成员仍信心满满。但大家没想到的是,产线在刚开始进行生产时就出现了问题。
“这项技术我们是第一次使用,出了问题很难立刻精准定位。”燃烧室主管设计师小王回忆道。
小王随即进厂跟产,与一线工人分析探讨可能存在的原因;仿真主管小刘用十几天的时间,完成了3种仿真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计算以及24种计算工况的提取;总体和燃烧室主管设计师第一时间扎进车间,获取了工艺试验的进度和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问题得到了解决,小批量生产任务又重新提上了日程。
创新是型号的生命线。今年,型号任务进入工程研制阶段。“我们要把前期的技术研究新成果推广应用到型号上,接受来自用户的考验。”技术指挥王副主任说。
面对型号任务重、关键技术攻关难度大等难题,团队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创新进步,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的某组件长期以来是外协外购,为了将部组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团队开展自主研制工作。
今年,该部组件通过了一系列试验,表现优异。像这样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在该项目中的还有很多,产品的推进剂、燃烧室、喷管等的关键技术均实现突破。
协同攻关 踏平坎坷成大道
“除了在技术上攻克难题,我们还要应对其他层出不穷的新情况。”王副主任说。
这支队伍本着更好为总体服务的工作原则,不停挖掘自身潜力,以极强的主动性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为保证产品获得更大的飞行速度和高度,团队与总体部协同开展技术攻关。通过联合优化设计,既保障了射程,又提高了飞行速度。该型号动力系统成为六院首个实现与总体部联合开展弹道优化设计的大型动力系统。
为验证动力系统的协调匹配能力,总体单位提出了尽快进行地面联合试车的要求。
“作为研制计划外的一项安排,当时总体要求我们在两周之内完成联合试车,压力和责任都大。”王副主任说。
两周,14天,团队成员坚决服从总体大局,立刻开启“7+24小时”工作模式。最终在院所两级型号“两总”的统筹安排下,地面联合试车如期开展,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试车成功是对某项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里程碑事件,为后续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担当奉献 青春磨砺见风采
这支年轻队伍,有拼劲儿和闯劲儿,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也有讲奉献讲协同的干劲儿。
今年,某级产品生产需要在短时间增加十几组的数据测试。
为保证试验进度,总体主管设计师小刘和燃烧室主管设计师小叶白天在外跟产,进行性能测试试验获取数据,晚上回大厦分析试验数据,在短短48小时内就撰写了近百页的专题分析报告。
该报告在六院审查会上得到了院所两级型号“两总”的认可,为后续的决策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自团队创立以来,技术团队始终将履行强军首责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在集团公司党组和院所两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提士气、鼓干劲,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与优秀团队打造相结合,用创新求变、忘我奉献和精诚合作的品质,誓为集团公司早日实现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的目标贡献更强劲动力!(文/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