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攻克完成大功率电源研发,同时开展车载电源系统、大功率交流UPS系统及无人机供电系统等三个不同方向课题攻关,成功完成项目交付得到用户一致好评……成绩背后,是以大功率电源研制为依托,直面困难、勇敢善战,犹如永不卷刃尖刀般的团队——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长峰所属航天朝阳电源“尖刀”党员突击队。
这是一支由专业高水平技术人员、电气研发设计、结构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工艺设计、专业调试工程师、电装工程师等组成的全能型团队。姚部长是突击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既能凭借自身过硬技术钻研难题,又能汇集合力攻克难关,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针对产品特性,突击队共同设计开发出最佳散热结构,使产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温升合理;打造水冷风冷通用结构体系,为产品拓扑及应用提供了扩展化平台;构建可视化调试及应用环境,对产品在调试、试验及使用过程中重要设计节点实现全寿命监测;设计研发出“黑匣子”系统可对产品运行过程进行实时记录。突击队多措并举形成一系列优化措施,切实提升产品稳定性、可靠性。
追求精益求精 打造航天品质
大功率电源目标任务明确,想要实现大功率产品从零到一、从一至百、由百至万,难度极大。“咱们一鼓作气,完成目标,填补公司系列化产品空白!”突击队员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队员小姜作为调试负责人,为保障设备运行稳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小姜对设备开启了24小时全天候守护,双眼紧盯屏幕中滚动的各项数据,双手快速在键盘上敲击出口令,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任务结果的异常数据。“设备和电脑就是我的‘饭搭子’。”又一次婉拒了其他队员的午饭邀请,小姜再次投入到了数据的“海洋”。
大功率电源研制过程中,突击队有效解决了电路拓扑结构、电磁兼容、设计验证、散热结构设计、软件系统优化、标准化等问题,打造了大功率电源系列化设计平台、生产平台,构建了具有批产能力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成功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同时,突击队与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实验室展开合作,充分运用高校先进技术理念,结合航天技术优势,形成的系列化产品覆盖1W至200KW功率、1.2V至高压几千伏电压等级。
“这么严苛的试验还能保证性能不打折扣,你们是真正的航天品质!”看着用户方竖起的大拇指,突击队员们都不禁露出了笑容。
大功率电源系统在实现静音工作的同时攻克了散热难题,投入使用后,相继完成了多轮试验测试,形成了订单,丰富了航天朝阳电源系列化产品型谱,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电源市场新方向。
发挥平台优势 夯实质量基石
“宋工,你们的大功率电源可以10台并联吗?”
“宋工,我们新项目想用航天朝阳电源的大功率电源,可以抗住多少功率冲击?”
“宋工,我们的供电系统可以用你们的大功率组合吗?”
……
突击队员小宋作为项目商务经理,每天都会接到几十通类似的产品咨询电话。成熟产品的落地与推广,离不开“尖刀”党员突击队的共同努力。
配电系统项目系统整体由三相大功率电源模块、多种型号高压电源模块、低压电源模块、蓄电池储能模块、充电模块、远程数字控制模块等电源共同组成,想要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首先就是要克服系统电源功率大、产品型号繁多等问题。为保证交货周期及产品质量,突击队员积极与院属兄弟单位及研究院协同,充分运用二院电源“两中心”和三个联合实验室,形成企业联合互补,对电源外壳设计、器件选型到电路可行性方案设计、热仿真设计、EMC电磁兼容设计等一系列技术指标重重把关、反复验证,最终配电系统顺利通过了总体整机系统调试验证,开创了公司承接整车配电系统先河,得到了用户方的高度认可。
另一边,突击队还对无人机供电系统一次供电、配电单元、二次转换、阵面供电,负载点对点等进行配置优化,采用分布式供电模式,在实现整机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凭借扎实技术能力和低成本优势,航天朝阳电源在众多电源厂家中脱颖而出,顺利中标并完成项目验收交付。
无人机供电系统在新技术加持下,较同类产品可靠性更高且更具性价比,业内技术水平领先,为公司其他产品提供了技术引领,大幅度提升了公司技术竞争能力。(文/姚春丰 黄佳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