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科工四院,预研创新团队正在分秒必争,与行业尖端技术激烈碰撞,与领域其他优势单位竞技角逐。
敢为人先
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们紧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致力于将这些创新力量融入我们的研究与开发之中。”四院黄总说,作为四院一型新产品的副总师,她更深刻地感受到,如今的预研创新工作不再是从零开始,而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各行业融合发展。
与已经定型的成熟产品不同,预研创新产品处于研制初期,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多,方案往往需要经历多轮迭代,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要多学多想,要耐得住寂寞、承受得起失败。
“最重要的是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从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黄总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掌握了航天产品相关的软件、硬件技术。当前人工智能算法正是热门,她还利用下班时间自学网络课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黄总所在的团队瞄准下一代航天产品,力争从并跑、局部领跑,实现向全面超越的转变,在这期间,预研创新工作总是伴随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方面,面对用户需求的不断演变,预研创新团队不仅要展现出他们在新技术实现上的硬实力,而且要发挥他们在帮助用户梳理需求、明确发展路径上的软实力。另一方面,重点产品的竞争不断前置,各方往往在竞标阶段、试验阶段就分出高下,一次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后续项目的参与程度。
“我们要在竞争中总结、归纳,把技术水平提升到极致。”黄总说。
开放崇学
以机制创新激发新思维涌现
“我们这里年轻人多,点子多。”四院基层预研室党支部书记孙书记说,每年他所在的科室都会吸纳一批刚毕业的新人,他们带来领域的前沿进展、新奇想法,为团队注入活力。
预研创新团队不仅致力于创造有突破性的新产品,更注重培养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团队。
年轻人跟随预研创新项目不断历练,当产品转入定型研制阶段,核心成员也跟随项目一同流动到新岗位上,当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这些年轻人也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手”。
“队伍里有经验丰富的‘两总’坐镇,产品研制过程中有单位的制度流程保障,年轻人可以大胆去拼、去闯。”孙书记说。
同时,为提升预研创新的效率与质量,预研室提出了“研管一体”的创新机制,让研发队伍和管理队伍在一起办公,推动技术和管理双向融合。
管理队伍融入研发进程,及时了解关键试验、关键单机产品的堵点,随时掌握研制进度、推动研制进程;研发团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管理意识,对产品研制周期、目标、节点把握更准确,让小团队提高效率、加速迭代、早出成果。
不仅如此,预研室还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在关键学科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在工程实践中验证科学原理,最终实现研究理论成果向工程应用的转化。
追求卓越
以科技创新点燃新质生产力主引擎
一直以来,四院坚持“小核心、大协作”的协同研发体系,“小核心”是指四院各产品研制团队,“大协作”则是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优势单位,大家为着同一个跨越式产品攻克难关,共同构建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生产链条,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在具体工作中,关键时刻我们要亮出‘金刚钻’。”项目副总师张总认为,如今预研创新越来越多采用联合创新模式,虽然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优势明显,但在航天领域具体项目执行中,四院更能起到“小核心”的技术主体地位,使智能技术工程落地,实现航天产品的智能赋能。
“就像在沙漠里打水,预研画的圈准一点、小一点,后续研制就能快一点、省力一点。”四院张总生动地指出预研创新工作的核心价值。预研创新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构想中、纸面上,团队要追踪热点技术变化把握用户需求,不但要提出解决用户痛点的实际方案,还要突破关键技术开展验证试验,提前释放掉技术风险,为后续产品定型批产打好基础。
四院邵总表示,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四院创新体系构建、学科专业规划、人才梯队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战略布局的关键,是四院提升整体效能的主引擎,确保四院在创新链、产品链、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文/胡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