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走一条具有空天防御特色的体系建设之路
发布时间:2024-08-28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中国航天报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信息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体系与体系之间的较量。

  在航天二院二部,有一支体系建设的骨干队伍——“铸盾为矛”党员突击队。他们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在集团公司党组和二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完成了领域内首个体系研制项目,牵引优势力量和优势产品攥指成拳形成合力,不断提高体系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空天防御特色的体系建设之路。

向新图强,创体系先河

  体系运用就像棋手排兵布阵、牌手精妙出牌。先用哪个产品?怎么排布效果最好?如何通过体系设计让众多产品以最优方式协同配合,发挥出1+1+1>3的效能,这是“铸盾为矛”党员突击队工作的核心所在。

  对此,团队聚焦“一切为了打赢”,通过总体设计、技术攻关、仿真验证等精准科学地回答“如何做好体系化建设,需要配置什么样的产品”这一问题,并给出了系统解决方案与运用策略。

  “早期,大家都是研发单一产品,目的是解决有无。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二院及二部很早就从各研究室抽调骨干组建课题组,进行了数年的潜心研究。”二部党委书记说。

  厚积薄发待一朝。一年春节前夕,突击队接到了首次设计及仿真任务:在短短的数月内建设一套仿真验证系统,开展关键技术仿真验证。“体系是个复杂巨系统,要素繁多,牵一发而动全身。那段时间任务紧迫、压力巨大。”突击队徐副总回忆。

  那年春节,团队采用日调度方式,每天都召开现场调度例会。突击队队长何总为了工作方便,专门在单位附近租了个单间,只为从通勤路上抢回技术攻关的宝贵时间。深夜下班后,偶尔与突击队的同事们溜达到路边摊聊聊天、吃宵夜,是何总艰辛而浪漫的回忆。

  “经过多年的聚力攻坚,突击队披荆斩棘地走出了一条体系项目建设的新道路,开创了我国体系建设的先河。这也为航天事业发展培育了新质生产力。”徐副总说。

“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如果把研制产品比作培养一个孩子,那么体系建设就是协调100个孩子一起学习、执行任务、开展训练,形成发展合力。

  “你们到底懂不懂,不懂就别提要求。”在项目初期,团队常常遭遇这样的质疑。突击队牵引的分系统包括来自多家企业集团的数十型产品,其中不乏各领域翘楚。作为新成立不久的年轻队伍,团队应当如何发挥好牵引协调作用?

  在何总看来,队员们要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具备宏观视角和顶层视角,将用户需求准确转化到系统设计中,并引导产品研制方从全局高度看问题。

  “与产品研制方沟通要明确标准,标准是算出来的、论证出来的,而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突击队骨干设计师小杜表示,团队通过设计与仿真开展方案推演,用专业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科学且客观地提出产品设计要求,逐步赢得了各研制方的认可。

  团队以强烈的责任心做好工作,各研制方对体系建设的态度逐步从“各自为战”转变为“主动拥抱”,单型产品从“单打独斗”发展到“攥指成拳”。如今,大家有了新项目都先“上体系看看”,将产品需求和能力论证清晰后再上马,体系建设的成效日益凸显。

打一“仗”进一步

  系统初步建成之后,团队迎来了第一次“试验大考”。一轮考核过后,团队颗粒无收。两天后,第二轮考核即将到来。

  “指挥车上的气氛降到冰点,没有一个人说话,大家都僵坐在那里,默默分析数据。”徐副总对第一次试验记忆犹新,“记得那天天空是灰色的。天气很热,心很凉。”

  到吃饭时,大家在现场匆匆扒了几口盒饭就继续工作了。技术带头人李总却仍然坐在那里紧盯屏幕认真思索。据队员们回忆,李总不吃不睡,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

  在挫折面前,李总挺身而出作出表率,带领队员们在前方顶着压力细致分析、作出改进调整;后方的队员们默默支持,一遍遍复现情景、查找问题,大家团结协作,一起拼过了那艰难的48小时。

  最终,第二轮考核取得了圆满成功,队员们抱团雀跃、喜极而泣。

  以第一次“大考”的得与失为起点,团队打一“仗”进一步,不断提高体系能力。每每接到试验任务,队员们都一头扎进仿真试验中,严慎细实地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用海量的数据分析结果给出体系方案“最优解”。在大家持之以恒的创新与奋斗中,体系能力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年年有进步”。(文/宋皓薇、张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