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我的工作,手知道
发布时间:2024-07-17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的外场试验队里,每一双手都藏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我的手就是尺”

  外场办公手边容易找不到工具,结构专业的小赵就总拿手来估算尺寸:拇指指甲是1厘米,手掌宽度是10厘米……

  “设计结构尤其是口盖或者狭小空间,考虑安装、接插和操作,都需要知道手的尺寸。”小赵还记得自己最开始设计时,一个内凹的接插件距离壁面只有2毫米,这插上是轻轻松松,用力一按,螺钉一拧,拆卸却让人犯了难,手指进不去、工具下不了,最后,一群人挥汗如雨了快一小时,才把这小小的接插件拆了下来。

  从此小赵养成了设计前看看自己手指的小习惯,看着看着就愈来愈了解,成为外场试验里不可缺少的丈量工具。

“每个裂口都是我的勋章”

  在试验场上,也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双手,粗糙的、干裂的,摩擦起来沙沙作响。就是这双手,拧紧了每次试验的指令接口,让产品能够准确听见指令信号。工作久了,手上慢慢长出了薄茧,护手霜便成了他兜里的常备。“小半个月就能用完一支,但工作节奏一上来还是会裂口,也是一种勋章了。”手的主人小张笑着说。

  最难捱的是北方的冬季,低温低湿的气候让护手霜也彻底失去作用,手指被胶布缠着,指侧堆起了层层叠叠的老皮。其他同事总会拿来手套,劝小张戴上。但小张始终认为,最直接的接触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传递。为了让产品都能拥有灵敏的耳朵,即便是低温环境中,他也会用手去拧紧确认,再给自己的手添上一枚勋章。

产品的“外科护理师”

  还有双手,它时常斑驳,像西北的丹霞,但它同时还是产品的“外科护理师”,抚摸、轻扣,就会有种安心的底气。就像中医搭脉问诊,每次总装,试验队员们都要用手仔细确认,从细微的触觉中感知状态。

  伸臂摸摸金属表面,但就怕摸完一手指油光,是残留未除净的处理油,连件带手都要各自去清洗;再转着摸一圈橡胶圈,虽然是检验合格品,但流转贮存,总是亲手才来得更放心,摸摸看是一路顺滑还是被毛刺绊住了手;重点关注的表面用指腹一过,就大概能判断符不符合粗糙度要求……

  就这样,这双布满污渍的手,一道道画出了让设计成功落地的阶梯。

  手是创造的工具,是共通的表达,也是万物的见证。在三院外场试验队里还有很多双手,它们日夜劳作,攥紧了拳头向上生长;它们掌纹深深,印着一个人的奋斗、成就和他独有的性格;也同样是这一双双手,托举着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谭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