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某日,风和日丽、碧空万里。然而对于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十部某外场试验队来说,却像掉进了一个冰窖,四周都是刺骨的寒意,让人忍不住颤抖。
“飞行过程中导弹姿态异常,解体断裂,试验失利!”……面对从前方传来的一串串试验数据,失利的结果如晴天霹雳,重重地击打在每个队员心里,整个队伍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真想不到是这样的结果,不应该啊!”艰难地咽下苦果后,队员们一边叹气一边低语。
就在试验前几天,各项准备工作识别充分,全员时刻怀揣质量“零缺陷”的意识投入各项复查工作,各产品状态均在指标范围内,大家都在信心满满迎接胜利时,试验却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试验队员们脸上都写满了疑惑和不甘。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故障原因成为所有人心里想要尽早揭开的谜底。本着问题不过夜原则,项目两总迅速组织开展问题排查,建立故障树,层层梳理排查,终于准确定位问题原因,始作俑者竟然是“发动机燃速偏大,产品的工作工况大于了设计极限!”发动机燃速偏大,压强偏高,导致部件热防护结构破坏,造成舵系统灼烧,最终导致舵系统工作停摆,产生异常大滚转角速度,导弹失稳,导弹侧向过载超出导弹结构极限,最终使得导弹解体。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此次教训惨痛而深刻!一个小问题的发生往往会导致“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保证后续试验中不再出现该问题,设计人员修正模型裕度值,重新仿真验证,采取措施限制发动机燃速和压强,确保产品的各种工况小于设计极限,经过后续飞行验证,措施有效,问题得到解决。
设计中各产品应是相互呼应、相互闭环的,一个变量考虑不充分,就会破坏原本的设计闭环,设计中仿真验证的充分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质量成败。这也反映出推进工程信息化势在必行,数字化仿真工具、平台是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研发效率最重要的手段,扼杀设计初期潜在的缺陷,为后续研发环节留下充足的设计余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产品质量不只是常规条件下的正常发挥,更是异常工况下的超常发挥,这是精益求精的信念追求。对产品使用环境的认识要充分到位,仿真模型要充分准确、覆盖全面、留有余量。同时,加强数字化仿真工具平台的使用,科学准确验证出产品指标性能,确保产品指标验证充分,试验策划与实施可靠,切实做好技术状态管控,确保设计和产品质量稳妥可靠。设计余量是设计师的底气,牢牢锁住设计余量就是对产品的最大保护。(文/航天江南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