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楚天,共襄星汉。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在武汉主场举办。
近年来,“商业航天”作为具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备受社会广泛关注。作为新增长的引擎之一,“商业航天”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航天日”期间,“媒体走进湖北·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在武汉开展,数十名中央媒体记者走进航天三江,探访快舟火箭总装厂房、航天行云公司测控中心,近距离感受探索浩瀚星空的“得力助手”,亲身体验以航天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蓬勃生机。
快舟系列火箭创造“8战8捷”的发射佳绩、7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通过长程热试车考核、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完成垂直起降试验……航天三江作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领域的排头兵,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再次成为“中国航天日”期间的焦点,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央视网、环球资讯、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集中报道快舟系列火箭创新发展,持续发挥航天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为国家航天发展助力。
今天小编为你划重点,带你了解航天三江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的新动能。
金牌火箭:履约能力持续提升
当前,快舟火箭投入商业运营的共有快舟一号甲和快舟十一号两款型号。快舟一号甲火箭已完成26次发射,将5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快舟十一号火箭已于2022年12月7日成功完成发射。近年来,快舟火箭一直在自主创新、自我突破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是我国目前发射次数和连续成功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金牌火箭”的美誉在业内愈发响亮。
2024年1月11日,快舟一号甲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天行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该型火箭18天内在同一发射场连续第四次发射成功,创造了“一次进场、18天4捷” 的发射新纪录,凸显了快舟火箭一系列发展变革取得的突破。
“一次进场、18天4捷”的实现,标志着快舟火箭正式迈入批量生产、批量总装、组批发射的产业化“快频”发射阶段。而快舟火箭“快”人一步的背后是发射履约能力的持续提升。
2016年4月,航天三江所属火箭公司签下首个商业发射服务合同,8个半月完成发射,实现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射“零”的突破。
当年的合作模式主要采用签约一单、生产一发、履约一次的“零售”方式。如今,火箭公司正在向着产业化批量生产模式转型,通过提前投产、滚动批产、批量总装火箭通用化部分,提供“货架”火箭产品,更好地满足卫星客户急迫的组网需求。2022年初,公司实现首批投产10枚火箭。
“批量投产、先产再签、有备无患,订单一来,只用进行定制化部分设计和生产即可,从供给方式上大大缩减了履约时长,提升了发射服务效率。”火箭公司副总经理姚少君表示。
同时,“一次进场、18天4捷”的实现,其核心是产品批次质量的一致性。为此,快舟火箭团队狠抓“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完善航天产品质量管控体系,通过建立“百分百成功”目标清单、实施全过程考核、开展“固化常规动作,突出重点项目”质量复查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任务万无一失。最终,团队实现了产品进场“零故障”、过程结果“双圆满”,为快舟成为成熟、可靠的金牌火箭保驾护航。
入新赛道:聚焦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
近年来,面对未来市场大规模、密集星座组网需求,解决低成本、高频次进入空间问题,航天三江坚持固液并举、协同发展思路,在持续强化固体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同时,正加快布局新一代液体火箭,突破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深耕固体火箭领域的同时,快舟火箭正跻身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新赛道。火箭公司已与湖北省联合成立航天液体动力湖北工程研究中心,不断提升液体发动机冷态试验和热试验能力,各项关键技术验证正稳步推进。
2023年11月,由快舟火箭团队自主研发的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200秒全系统长程热试车。时隔不久,快舟团队再出发,该型发动机又圆满完成多次启动、变推、额定等多工况热试车考核,实现了多项技术指标的验证。
“试验飞行时间22秒,空中悬停9秒,悬停高度精度0.15米,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 2024年1月,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实现了新的跨越。
如今,快舟火箭团队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自力更生、主动作为,在研制过程中勇于攀登、严谨务实,实现了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着陆技术领域的多项突破,努力将新型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作出新的贡献。
以“链”带“群”:赋能航天产业多元发展动力
快舟火箭产业园投产、卫星产业园相隔百米、产业链企业聚集……近年来,航天三江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融合发展,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多元发展赋予了以“链”带“群”的新动能。
2020年,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快舟火箭产业园正式投产。如今,该产业园已具备完善的固体和液体运载火箭核心试验能力,年产20到50发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不仅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航天发射供应链体系,促进任务协同,也同步吸引诸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快舟火箭产业园与武汉卫星产业园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相距不到百米为相关任务沟通协调、星箭联合试验等提供了极大便利,已成为区域航天产业发展的优质范本。
立足固、液运载火箭技术,火箭公司正在结合区域内航天、船舶、机械制造和激光等资源,推进产业创新,建立多元、敏捷、垂直的产业链体系。2023年6月9日,“快舟·锐科激光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和中国激光两大IP强强联手,激光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快舟多款新型号火箭研制。
同时,航天三江所属孝感区域红阳公司、江北公司、红峰公司等传统航天企业,也通过“结缘”快舟,纷纷在商业航天领域施展拳脚。其中,红阳公司参试快舟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热试车,逐步涉足液体运载火箭领域。江北公司主动拓展商业航天产业市场,与国内商业航天公司签订发动机产品订单4000余万元,现已成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供应商。传统航天企业通过“快舟方案”被赋能多元发展动力。
近年来,快舟火箭多型号研制任务并行,零部件、工装和工艺加工需求直线上升。对此,武汉多家传统产业企业纷纷以承揽工装加工、工艺焊接等工作的方式加入航天“朋友圈”,荆州、襄阳多家企业也承担起快舟火箭部分外协配套工作。快舟火箭正在以“辐射带聚集”,推动更多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商业航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航天三江作为我国商业航天的领军企业,是航天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未来,航天三江将立足基业定位加快规划落实,持续发挥航天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坚持系统观念加快集群发展,强化产业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努力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