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高效地培养青年人才,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分析出6条实实在在的措施。”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首次中层领导人员轮训结业式上,小组学员代表带着工作中的思考感悟,分享小组讨论的思想结晶。
从2022年9月开始,25所面向中层干部首次开展全员轮训,近150名干部分四期参加培训。培训采用专业理论+案例互动+战略思维“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合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精心设置课程,结合20项日常管理业务中的热点难点展开研讨,而研讨中形成的解决方案将在后续工作中落地实践。
近两年,25所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全员素质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研究所为愿景,持续完善所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培训体系建设,针对不同重点人群和全员素养提升打造所级精品培训项目,开展部门特色培训课程,初步构建起具有精导特色的培训项目矩阵。
全面性覆盖激活“战斗力”
“这次中层干部轮训是25所近年来持续以系统化、品牌化、数字化提升培训效能,促进业务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从近两年开始,尝试探索以系统化思维全面优化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所、室、班组三级培训各有侧重,形成干部队伍业务提升的合力。”25所党委书记黄宜虎介绍。
在25所教育培训体系中,“一三四”的体系模型正在逐步完善。
“成为25所战略目标实现与员工个人发展的助推器”,人力资源处处长周爱军说,“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紧跟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三支队伍的不同发展阶段配置相对应的四类课程,打造N个优质培训品牌,从培训覆盖人群和培训涵盖内容两方面突出‘全’字”。
2023年,在25所的培训课堂上,集团级专家、项目总师、大学教授等大咖轮流开讲,分享前沿技术,也讲述科研攻坚的经历,为全所员工打造了一场场知识盛宴。各部门负责人也走上讲台讲授本部门的专业、产品,将看家本领逐一亮相。
在推进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25所一方面建立以总师专家、研究室主任为主的内训师队伍,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提升内训师质量,扩大专业覆盖范围;另一方面以培训深化与科研单位、高校的交流合作,实现项目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共赢协作。
精品化打造助力能力升级
作为今年入职的新员工,小刘第一时间参加了所里的新员工培训,还在所属研究室举办的“新人讲堂”上作为“讲师”,向室里的“老航天”们分享了自己求学期间的研究课题。
“新员工培训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既当学生又当老师的员工培训,不仅助力我在新岗位上的各项工作顺畅开展,还给我带来自信,化职场新鲜感为十足的干劲。”小刘说。
近年来,25所的人员引进规模前所未有。面对这样的新形势,25所以“全面覆盖、重点突出”为原则,以品牌化方式重点打造了中层领导人员培训班、所级新员工培训班、飞跃计划综合素质提升班、精导讲堂等所级精品培训项目。每一个精品项目均采取“培训前调研-培训方案设计-多次修改完善-培训精密实施-培训满意度调研-反馈调整方案”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并从品牌化的角度为各项目设计专属视觉包装、特色周边用品和多元宣传方式。与此同时,各个研究室也开展了新人夜校、总师讲堂等丰富多彩的室级培训活动。
升级后的精品培训给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4个精品培训项目的培训满意度均达到9.5分以上(满分10分)。
数字化赋能提升培训效能
打开电脑,进入25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员工就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近期发布的培训项目,一键完成培训审核、培训报名、培训学时查看、年度计划完成率统计等工作。
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代化转型,25所组织开发并上线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重点强化了人资系统中培训管理模块的建设和完善。这一全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培训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为了让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随地学”,25所积极筹措线上优质资源,组建了精导学堂“小遥充电站”网络培训专区。“小遥充电站”设置党政思想、航天精神、职业素养三大类别,共21门课程,249个在线视频供大家挑选学习。各研究室也采取网络直播、在线会议等方式不定期地进行专业培训。
未来,25所还将持续建设新精导培训体系,打造学习型研究所,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支撑。(文/王婷 金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