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叠嶂、丘岗绵延,清澈的沮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绵密地诉说着曾在这片热土上发生过的故事。这里是位于湖北宜昌市东北部的远安县,山高、林密、隐蔽、分散……这些特质,让它与一串数字紧密相连。
一句“回远安”,是航天“066人”回家一样的惦念,这里有着怎样的三线故事呢?跟随航小科一起去穿越时光感受吧!
扎根三线,誓为强军“争气”
中巴车从县城一路向北,十几分钟的时间,这条“航天路”两侧就少了市井繁华,转而多了一些神秘色彩。随着梧桐、香樟的环抱逐渐收紧,066基地旧址机关大院很快出现在眼前。
上世纪60年代,为保障国家安全、改善工业布局,“好人好马上三线”,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掀起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从60年代起至80年代初结束,在我国13个省(区、市)范围内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业项目。196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的国家重点工程——066基地,与湖北远安结缘。
但很快,随着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我国经济建设随之调整,“备战备荒”不再是首要任务。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066基地刚启动建设不久,一度面临停建、缓建、无生产任务来源的困难局面。这也给近3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三线建设者,特别是一大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心头笼上了阴霾。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基地的生存和发展,“066人”的身上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儿——“宁肯掉下几斤肉,也要建好066”!
走进机关大院可以看到,尽管早已没了昔日的繁忙,但院内东侧伫立着的铜像仍然熠熠生辉。他就是基地的灵魂人物——我国杰出科技工作者、型号总师王振华。
066基地铸就的不朽功勋,与“王振华”三个字密不可分。
当年,面对建设进度放缓、无任务来源以及给其他单位做配套的几经磋磨,066建设者们始终没有放弃,他们苦苦地找寻着方向,终于黑暗中有人带来了那束光——研制某型号装备,以此填补我国武器系列型谱中的空白。1976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的王振华,放弃了北京优越的条件,来到了还未建成的066基地,投入“战斗”。从此,基地与总师,珠联璧合。
在王振华和一大批航天建设者的团结拼搏下,无论是捉襟见肘的工作条件,严重匮乏的科研经验,还是数次遭遇的试验失利,都没能阻挡“066人”挺进的步伐。为了加快航天型号的研制,王振华总师数次前往西北荒漠中的试验场,一待就是几个月。即使肝脏病变已经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王振华仍然坚持工作,甚至打着吊瓶也要回到基地与大家一同奋战。
正是在这种坚守下,066基地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某型号装备并列装,有力支撑了我国国防建设,维护了国家安全。作为我国唯一能够独立研制生产全装备系统的三线军工单位,066基地也因此被誉为“铸造共和国脊梁的地方”。
1999年10月1日,某型号装备首次公开亮相,当受阅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远在1200公里外的远安县街头,挤满了欢呼的群众。用“066人”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争气弹”,它身上流淌着的,是航天人“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的磅礴气概。
创造一流,矢志航天报国
事实上,066基地不仅搞出了“争气弹”,还在民用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接连跨越。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两条腿走路”,积极探索“以民养军”的发展路径。
当时的万山厂、江北厂、江河厂、红林厂、万里厂、万峰厂、险峰厂等单位纷纷“下海”,不但保障型号任务研制需要,而且充分发挥航天制造的高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制造出了万山牌旅行客车、江北客货两用车、液化石油气钢瓶、红林脚轮,以及车辆底盘、电视机、风扇等多种民用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市场经济浪潮加速演进背景下,1992年9月,在066基地的基础上,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挂牌成立,公司向着科、工、贸一体化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加速改革发展。曾经的基地也在世纪之交迁出深山。
如今,066基地机关门口的大礼堂、不远处的职工宿舍楼、露天电影院、厂房工房等建筑尽管早已结束了他们的“使命”,但斑驳的锈迹、残旧的气息,仍有三线风云、航天精神的余味。
武汉、孝感、宜昌、北京、南京、成都,“六地十二区”的布局,这是今天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的空间格局,它也像一条时间线索,紧紧扭住每一个三江人、航天人。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进入新时代,在天博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航天三江抓创新、谋突破,重塑发展格局,锻强产业优势,防务装备产业、航天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已驶上快车道,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产业也在换挡升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持续放大。
特别是在商业航天领域,航天三江聚焦卫星服务业、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四大领域,打造卫星发射与运用技术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从2016年注册成立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到2017年1月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三星”商业发射任务,再到2023年8月14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方式将和德三号A至E星等5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7年间,该型火箭已经执行任务22次。灵活机动的发射方式,快速补星的执行能力,优异可靠的载荷效能......从066基地走来的航天三江,已经乘着这艘“快人一步”的“梦想之舟”,进入蓝丝绒一样的梦幻太空。
不止于此,对于整个湖北省而言,依托多年来航天产业发展的基础,快舟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行云卫星科技园、磁电产业园……10多个专业产业园区已在武汉市新洲区拔地而起,组建起商业航天应用的“梦之队”。由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天博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形成了星(空间工程公司)、箭(火箭公司)、云(“行云”卫星物联网工程)和航天材料“齐聚”格局。
2023年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期间,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涉及卫星组件研制、发射和数据应用的14家单位与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在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入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联盟”。这意味着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已经由基础制造、产品研发为主,逐渐迈向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崭新阶段。
牢记根魂,筑就未来之梦
从风雨飘摇的三线,到推动商业航天跻身一流,“066人”把王振华精神、三江精神、航天精神刻进骨髓,世代传承。
2019年,066基地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项目如今已成为航天系统内外单位开展党性教育的打卡地。
今年5月4日-5日,航天三江团委开展2022-2023年度“五四”表彰系列活动。这场属于青年人的集会并没有选择在武汉举办,而是回到远安,回到066基地。大家向王振华总师的雕像敬献花篮,重走航天路,重温入团誓词,将内心对航天事业的情愫与“根”“魂”紧紧锁在一起。
在远安,总师的铜像不止一处。
位于鸣凤镇城南一路的振华小学,从建校起就与066基地、航天事业紧密相连。校园正中耸立的大火箭模型,教学楼内的航天精神标语,航天员和航天工程展板,以及与066基地内别无二致的王振华总师铜像,让该校的1400余名少年沉浸在恢宏灿烂的航天文化中。这些元素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远安的未来。
“除了校园硬件中的航天元素,航天三江还投入100万元奖教奖学金,支持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和困难学子,支持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振华小学的奂校长告诉我们,最近学校正在组建话剧团,鼓励孩子们通过参加表演,复现王振华总师和老一辈航天建设者们艰苦创业的生动故事。
在武汉,航天三江本部的办公园区里,同样有一座王振华总师铜像,他像在远安一样,凝望着试验场的方向,日夜守候着新时代的航天人,再创佳绩、续写辉煌......
从066基地返回县城途中,中巴车在远安沮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站停靠,驻足观景平台可以遥望远安西侧的群峰,山峦脚下金色的稻田即将开镰收获。沮河自北而来默默流淌,涌动中裹挟着某种力量,坚定、深沉。(视频/王赛 文字/韩超 摄影/于倩 张彤 魏勤 包迪雅 策划/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