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天博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发展纪实·航天产业篇
发布时间:2022-11-26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全局,擘画了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

天博在线|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论述,全力保障历次航天重大工程任务实施,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急需,大力发展作为基业的航天产业,加速推进以差异化发展为鲜明特色的航天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实践新型举国体制下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打造商业航天领军企业,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扛起顶梁之责

勇当建设航天强国主力军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航天科工积极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充分发挥航天专业特色优势,圆满完成了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登月、天问探火和空间站建造等重大工程配套任务,有力保障了历次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的成功实施。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准确入轨,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当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货物运输、空间站组装建造等重大关键技术已得到验证,载人航天工程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航天科工承担了多台单机产品、大量工业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产品等研制生产任务,为空间站建设和运营贡献重要力量。其中,航天科工研制的尿处理子系统及电解水净化器等产品,作为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载人空间站任务实现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标志性关键产品。航天科工研制的微波雷达作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的关键测量敏感器,在交会对接过程中输出高精度测距、测速及测角信息,成为精准对接的“太空之眼”,已实现平台化、系列化发展,满足常态化、快速化交会对接需求。航天科工提供的食品加热装置、生理信号测试盒、心电记录装置、气体流量调节阀、液路截止阀等一系列高技术产品,支持构成了“太空厨房”、“太空医院”和“太空空调”,为航天员营造了舒适的太空环境,为保障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和载人环境控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第30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星载原子钟、高性能电子元器件和紧固件、提供的软件测评服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研发的系列软硬件产品有力推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其中,航天科工研制的星载原子钟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始终稳定可靠在轨运行,为系统提供高稳定的时间频率基准信号,被誉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心脏”,作为核心载荷之一,为实现北斗全球组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入轨,2020年12月17日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为未来我国开展月球和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航天科工研制生产的月面国旗展示系统、γ关机敏感器等高性能和定制化系列产品,在探月工程各阶段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航天科工研制的月面国旗展示系统,实现了高可靠、高安全性自主解锁展开,成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标志性动作之一。航天科工研制的γ关机敏感器突破月面软着陆控制技术,确保精确测距、精确控制,是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软着陆的重要“指令员”。航天科工研制的连接分离机构,让着陆器与巡视探测器“分得开”,光学镜头组件让着陆器的“眼睛”“看得见、看得真”,驱动电机让月球车灵活“走起来”。航天科工研制的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系列产品,作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金牌搭档”,持续助力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生产的相控阵敏感器、加速度计,高性能晶体元器件、电连接器和电池组,纳米气凝胶材料,着陆器解锁分离装置及火星车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等系列产品发挥重要作用,助力迈出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其中,航天科工研制的相控阵敏感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着陆测量,精准测量了探测器相对于火星表面的距离、速度等信息,在保障探测器平稳着陆火星表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航天科工研制的加速度计,在着陆巡视器离轨着陆阶段实时获取速度、位置等信息,保障着陆巡视器自主惯性导航精度,为顺利着陆提供重要前提。

坚持创新驱动

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商业航天作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其无限的生命力与巨大的活力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推动着世界航天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将在实现我国航天梦、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致辞中表示。

近年来,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军企业,航天科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急需,准确把握国内外航天产业发展新形势,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抓手,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聚焦航天基业建设,以应用为牵引、提供体系化服务,牵引带动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全面布局空间平台、载荷、运载、空间信息应用和卫星运营等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了商业航天自主研发和生产体系,系统实施了一系列商业航天重点任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助力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实现创新发展。

聚焦进出空间,着力培育航天“新动力”。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原始创新,持续推进以“无依托测试、无依托发射、无依托测控”为显著特点的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型谱化发展和常态化运行,已圆满完成16次发射任务,成功将2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进行世界上直径最大、国内推力最大的固体发动机试车,开辟了大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展创新路径;大力推进以“经济、安全、便捷、机动”为特点的空天往返飞行器技术攻关;圆满完成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首次航行试验,国际首次实现对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全尺寸和全流程的集成验证。

聚焦利用空间,着力构建空间“新设施”。面向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和应用需求,攻克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发射了多颗卫星,牵引形成1吨级以下多型卫星平台和空间载荷产品研发体系;发射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天鲲一号、天鲲二号卫星,提升了低成本、高功能密度、批量化制造的卫星平台研制能力;发射国内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掌握了通信载荷、通信协议等核心关键技术并形成了一系列关键产品,入选“新中国150个第一”;发射国内首批具有星间互联能力的天基物联网试验卫星,在轨验证了多项天基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并实现应用示范;发射具有多大气要素同时获取能力的掩星气象探测试验卫星,正在开展星座系统规划和建设,为服务国家气象业务“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战略持续提供创新动力。

聚焦应用牵引,着力推进空间“新体系”。以星云即时遥感应用服务系统等系统级项目为牵引,采用多元投资建设运营新模式,提供分钟级高频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赋能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卫星资源综合应用服务,打造天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卫星地面测控系统,构建从卫星到应用的一站式卫星资源服务体系;以卫星应用服务为驱动,发展安全可信卫星通信应用系统、时空信息云服务系统等核心产品,持续提升天基信息应用服务能力,推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融合应用。

聚焦发展需求,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链“新能力”。协同湖北省、武汉市共同推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火箭产业园已具备年产20发固体火箭的能力,卫星产业园建成了我国首条具有“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特征的小卫星生产线,具备年产百颗1吨级以下通用卫星能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天技术融合发展,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航天产品研制的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领域、全生产要素之中,大力推进数字航天建设,打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联化为特征的新一代航天工业体系。

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航天产业“新生态”。航天科工秉承“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连续7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搭建了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积极支持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助力提高快速大规模进入空间能力;联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司等行业优势资源,发起设立了“卫星即服务产业联盟”、“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联盟”和“天基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成立了多个创新研发中心,围绕航天产业链和太空经济等领域,共同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应用服务和产业化发展,建立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航天智慧与航天力量。

“这些都是航天科工在商业航天领域深耕细作的一个个缩影,递出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新名片。”袁洁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航天科工将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动航天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苗姗姗)